設備故障診斷系統資訊:車載攝像頭和雷達傳感器等智能技術傳感器可以用于自動駕駛
對于汽車來說,攝像頭和雷達傳感器的開發使其在所有天氣和環境中都能看到,這是自動駕駛技術崩潰的開始。無線振動傳感器基于無線技術的機器狀態監測,具有振動測量及溫度測量功能,操作簡單,自動指示狀態報警。應用于工業設備狀態管理及監測控制系統;適合現場設備運行和維護人員監測設備狀態,及時發現問題,保證設備正??煽窟\行。設備故障診斷系統具有緩變信號(如溫度、壓力、轉速、流量等)與動態信號(如振動信號)的數據融合處理功能;具有黑匣子記錄功能;系統滿足車輛振動沖擊環境下的使用要求。振動故障診斷監測系統分析范圍20KHz;緩變信號通道不少于32路,16位精度,動態信號通道不少于4路,102.4kS/s;系統變攜,可以自帶電源連續工作4小時。
在這樣的前提下,美國率先于1980 年就開啟了自動駕駛汽車在軍事領域的應用。美國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(DARPA)和卡內基梅隆大學,分別以攝像頭為主、其他傳感器為輔開發出不同的自動駕駛汽車的原型。 由此開始,無論是攝像頭,還是包括激光雷達、超聲波雷達、毫米波雷達在內的其他傳感器,發展規模呈現幾何式增長。以攝像頭為例,HIS數據顯示,作為手機產品之外的第二大應用場景,車載攝像頭全球出貨量預計會在2020年突破8000萬顆,相比2016年的4000萬顆再翻一倍。 但是,為了更好地看見,業界已然形成兩條截然不同的技術路徑:一條以攝像頭為主導,另一條以激光雷達為主導。那么,技術層面到底孰優孰劣,產業層面中國企業又將如何發展? 技術路徑:特斯拉代表現在,Waymo代表未來? 以視覺為主導的方案是以攝像頭為主導,配合毫米波雷達+超聲波雷達+低成本激光雷達。特斯拉比較典型,但更為激進,創始人馬斯克自研攝像頭并堅持在其方案中不加入激光雷達。而另一條路徑則是激光雷達主導的方案:低成本激光雷達(主導)+毫米波雷達+無線振動傳感器+攝像頭,典型的代表是 Google Waymo。 首先,由于超聲波雷達和毫米波雷達分別在泊車和煙無灰塵場景下,技術有其不可替代性和成本可控性,已經成為上述兩條路徑都繞不開的技術支持。 至于攝像頭和激光雷達,從技術層面來說各有千秋: 攝像頭技術相對成熟,優勢在于成本低廉,支持基于深度學習的類型識別,但易受天氣、環境光等因素影響,且無法有效獲得三維信息。 激光雷達工作在紅外和可見光波段,用發射激光束探測目標的位置、速度等特征量,實現精準建模,且探測距離遠。目前常見的有 8 線、16 線、 32 線激光雷達。激光雷達線束越多,測量精度越高,安全性越高。在代表未來自動駕駛核心傳感器激光雷達領域,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 Velodyne、Ibeo、Quanergy 三家海外企業中。美國 Velodyne 的機械式激光雷達起步較早,技術**,同時與谷歌、通用汽車、福特、Uber、百度等全球自動駕駛領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,占據了車載激光雷達大部分的市場份額。 但梳理攝像頭和激光雷達的成本便可發現,2018年攝像頭的單價約100美元,而激光雷達的單價則高達20000美金。